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管理 >> 学校报告 >> 正文
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年)
[来源:本站 | 作者:津市职教集团 | 日期:2021年3月1日 | 浏览1246 次] 字体:[ ]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湖南省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是津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的牵头学校、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地处津市市车胤大道1800号,总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28425.68㎡,固定资产3102万元。

(二)学生情况

    学校2020年招生242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17人。毕业226人,毕业率100%。学生巩固率95.7%。学校每年承办的各类培训1000人以上,培训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包括在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两后生创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等。

(三)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工116人,专任教师101人,其中公共基础课教师46人,专业课教师55人;“双师型”教师20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36.4%。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100%,硕士以上学历2人,副高职称38人,占全体教师32.8%,中级职称55,占全体教师47.4%。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市级专业带头人 8人。2020年从省内外高校引进8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四)设施设备

    学校不断增强教学、实验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度。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250台,教师备课计算机120台。机械加工厂一间,内有数控机床10台,车床12台,加工中心2台,磨床1台,铣床1台。实训大楼内有生化实训室2间,旅游实训室4间,形体训练室一间,服装实训室4间,电子实训室8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0.43万元,实习实训工位0.5个。本学年新增实习、实训设备102台(套),实训设备值增加58万余元。图书生均39.45册。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以身心健康、行为规范、技能过硬为人才培养目标。2020年,学生思品综合评价合格率99.5%、优秀率22.2%,评选出学习标兵21人、三好学生82人、优秀学生干部55人、优秀团员58人,优秀寝室长12人,682人次被评为文明之星、技术能手、社团之星、优秀青年志愿者等。湖南省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普测,合格率98.44%,优秀率63.02%,平均分85.94。学校组织的校级技能考核合格率达90%。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6.94%

(二) 在校体验

    学校每学期进行学生对学校工作满意度测评,包含各科任课教师授课情况、班主任工作情况、实习实训情况、后勤服务情况等方面,各项满意率均达95%及以上.学校每年的“开放周”活动,每期的家长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参观指导。2020年学校成立了男女田径代表队、男子篮球、男子排球、女子排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文艺舞蹈队、合唱团、啦啦操、文学社、书法、绘画、演讲、迎宾礼仪、青年志愿者等16个学生社团,每周开展1次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舞台。学生参与度达到99%,校园文化和社团满意度达到96%

(三)资助情况

    2020年春季我校610名学生名学费73.2万元,62名学生获国家助学金6万元;2020年秋季我校617名学生免学费74.04万元,62名学生获国家助学金6.3万元,两名学生获首届国家奖学金1.2万元。

(四)就业质量

    2020年共有毕业生226人。其中就业213人(含升学110人),直接就业的103人。各专业就业率除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对较低(86.6%)外,其他专业就业率都在96%以上,全校平均就业率94.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对口就业率90.5%,比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毕业生初次就业起薪3000/月左右,和上年持平。升入高等教育比例为48.67%,和上年比较增加约5.6%

(五) 职业发展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发展理念,以提升劳动者就业素质和岗位适应水平为目标,通过走访、问卷、校企座谈会等形式调研了几十家企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标准,用来指引学生的职业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好课程的设计与调整。实行高一专业认知、高二专业体验、高三顶岗实习的校外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角色的转变。

    学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致力提高每位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团队作战能力、专业动手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学习与再学习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等,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大有提高。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对高三毕业生开展SYB创业培训210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在教育部新专业目录指导下,学校陆续对各专业进行整理并完成了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工作。专业建设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效益、着眼发展”,广泛开展调研分析,掌握专业建设现状,明确了围绕津市支柱产业的建设思路,重点建设机电技术应用和生物化工专业,加强建设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二) 教育教学改革

    公共基础课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以人才规格要求确定课程并以就业为导向制定课程实施方案,优化课程结构,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讲授法,提倡教师使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等授课形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实训教学采取“1+1”模式,课堂上由一名教师授课,另一名教师巡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水平,提升学习能力。安排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培训进修、听专家讲座、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师到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目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有中联重科湖南车桥责任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雅琪服饰等实习基地。生物化工专业有酶制剂等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形成了稳定的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生产性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重要场所。

    我校各专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均在省教育厅指定的目录内选用教材。

(三)教师培养培训

    2020年度,学校教师参与校外进修培训80余人次,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8人,省级培训的32人,地市级培训的43人。学校实施“青蓝工程”,近三年引进的16名青年教师均指派骨干教师担任培养人,帮助他们成长,2020年有四名青年教师在常德市教研联组比武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四)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实行年级组负责制,进一步压实责任,每天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中层干部值班,和学生同吃同住。财务、后勤严格按财经纪律办事,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加强内控,规范流程,合理开支,定期接受经审小组检查,每年度向教代会进行财务报告并提请审议。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开展“发现教师、发现学生”工程,把德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打造高素质德育队伍,启动班主任培养计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师徒结对”的模式对班主任进行提高培训,坚持班主任“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今年有6名班主任参加了国家级班主任工作培训,12名班主任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现有常德市级优秀班主任2人。伍菊香老师的德育论文《用爱与智慧点亮心灯》获得省级三等奖。

    落实德育常规,根据上级要求德育课进教学计划、进课表、进考核,每天安排10分钟班风点评。成立了学生会、团委会,组建了16个学生社团,每周开展1次活动。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并安排国旗下讲话,定期举办安全、卫生、法治、文明礼仪等德育主题活动。建有心理辅导室,配备1名专职教师,每2周开设1节心理健康讲座。

    组织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跟踪实习实训学生管理、清明节网上祭英烈、参观国防教育基地、组织“我在抗疫中成长”征文演讲活动。C291获评省优秀班集体,郭子华获评省级三好学生,冯佳获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何成杰和沈一鑫同学被评为常德市级优秀实习生;杜林蓉、刘子铭、田小洋、陈洪峻、王雨倩、唐许盈分别被评为常德市级优秀学生。

    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微信自媒体、板报宣传,以文明风采大赛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体、美、劳、专业等社团活动,寓德育于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团结进取精神和审美品质。

    2020年依托现有的德育基地,举办了“文明风采”系列活动。共收到征文演讲、展演展览类作品150件,挑选35件作品参加省市级复赛。田娇、谭珍辅导刘子铭同学的绘画作品《week》获常德市一等奖。杜芳红、郭兴平指导刘晨旭参加“常德市文明风采活动征文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郭兴平撰写的论文《三全育人,规范行为,修炼品质》参加“常德市文明风采活动德育案例比赛”获得三等奖。屈辉、袁志佳指导李成龙参加“常德市文明风采活动书法比赛”获得三等奖。屈辉、袁志佳指导鲁松蓁参加“常德市文明风采活动非遗作品比赛”获得三等奖。

(六) 党建情况

    学校党总支委下设2个支部,共有党员86名,其中在职党员45名,离退休党员41名。学校党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重点,按照市委和市教育局党委党建工作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狠抓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全面发力,从严治校”这一中心,全面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大力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校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四、校企合作

(一)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积极响应津市市委“工业立市、产业兴城”战略决策,主动对接津市“三大一特”产业群,与装配制造、生物化工、健康食品、新材料等产业的龙头企业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年度与10家企业进行对接和合作,充分发挥实训中心的平台作用,为园区企业引进人才牵线搭桥,开展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为企业解决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并与相关高职院校合作,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实行“3+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联合培养。学生实习和就业优先满足本地企业。目前,生物化工专业、机电专业的学生实习都基本上安排在园区相关企业。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津市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早在2002年就把湖南电大津市分校、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津市教师进修学校、津市技工学校等四所学校合并组建成津市职业教育集团,四块牌子一套班子,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率。

    学校主动与高职院校对接合作,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达成院校企合作关系并取得成效。目前明确合作的高职院有湖南环境生物职院、湖南生物机电职院、湖南化工职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德技师学院等。

五、社会贡献

(一)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开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两个,分别为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培养一线钳工45人,为湖南劲龙电机有限公司培训在岗职工40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二)社会服务

    一是在培训服务方面积极全面完成津市劳动服务就业中心分配的培训任务。全年完成各类人员的创业培训12期共计360人;开展建档立卡两后生培训1期共计10人;协助相关单位或部门完成技能提升培训630人;正在为企业在职职工进行新型学徒制培训85人。二是在技术服务方面主动作为。经常进企业了解实习学生的生产情况,和企业一道指导学生实习;对企业新进员工开展岗前培训;积极参与合作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指导,协助企业招聘引进生产技术骨干等。三是在文化传承方面积极努力。津市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五爪山的远古文化、孟姜女的神话传说、车武子的励志故事,还有傍津设市的码头文化、远近闻名的饮食文化等,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关乎津市的经济发展。学校一方面积极撰写校本教材让本土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为文化传承出力。

(三)对口支援

    学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对口扶贫新洲镇长岭村和毛里湖镇大山社区共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对象近百人,校级领导和中层骨干担任帮扶责任人。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

1.中央下拨改善中职办学条件经费49万元;

2.免学费央省资金152.09万元;

3.央省助学金13.6万元;

4.免学费本级配套19.16万元;

5.助学金本级配套4.92万元;

6.津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26万元;

7.常德职业教育发展资金13.2万。

(二)政策措施

    学校强化党总支领导学校发展方向,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行政会、教师大会,党员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2020年学校对原来执行的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审议并通过了《津市职业教育集团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形成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文本,涵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安全管理、科研管理、校企合作等各方面。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社会媒体,广泛宣传学校,实现透明办学,社会参与监督。

七、特色创新

《三全育人规范行为修炼品质》

    德育管理是提高德育教学效果的要素之一,德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重要阵地。我们的德育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和社会需求入手,建立“三全育人,规范行为,修炼品质”德育模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做到专业学习和养成教育相统一,切实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职业性和实效性。

(一)认真分析,明确德育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中职教育就是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学习,主动适应社会需要,通过就业——择业——创业的模式,去实现职业目标、提升人生价值。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使命,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是思想性:中职德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具备“做人”与“做事”、“情商”与“智商”融为一体的综合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是职业性: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除了要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品质,还要关注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职业服务的精神。其中思想、行为和品质是基础。

    三是实践性:中职德育教学要紧扣时代脉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参与式、体验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得到感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四是阶段性:高一年级重点是以“养成教育”为核心,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致力培养合格的职高生;高二年级重点以“发展教育”为核心,以提升情操,健全人格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职高生;高三年级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中心,以健全心理为重点,致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向社会输送合格技能型人才。

(二)全员参与,规范学生行为

1、抓好整章建制,学懂弄通“规范”

  德育管理制度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制度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适时组织人员修订完善制度,明确全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制度。单从德育方面的制度就很完备,例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班级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德育评价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卫生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优秀学生奖励评选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寝室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食堂就餐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学生请假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请假学生追踪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晨午晚检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手机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津市职业中专学校违纪学生处分制度》等。相关的制度要求学生及家长人人学懂弄通。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育人,在严格按制度行事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重视德育管理的人性化,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更在思想上关爱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德育氛围。

2、开展学生自治,人人遵守“规则”

    新生管理从“头”开始。高一新生开学前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强化训练,首先,清理整顿黄头发、长头发;其次,着装规范,在校必须穿校服,禁止穿奇装异服;第三,革除抽烟、酗酒、打牌、嚼槟榔等陋习,第四,使用文明用语,高一年级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达80%,二级甲等水平达20%

    日常管理三管齐下。学校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从校内学习到校外实训,从进出校门到拓展活动,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管理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德育实践性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启迪和教益。学校在定位就餐、定位就寝、定位跑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特别是30分钟的阳光体育运动课间跑操,5分钟入场,5分钟退场,20分钟的操练,全程不用一位老师发令,全音乐控制,动作优美,井然有序。

    学校85个监控探头校园内无缝覆盖,735名学生和116名教师人人都是“监控器”。20175月,学校教师办公室失窃,公安机关调出监控器,窃贼无影遁形,24小时就将窃贼抓获归案,后来再也没有窃贼光顾了。俗话说:“打退不如吓退。”学校还成立了师生联防队,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管齐下,既让学生有安全感,又形成无形威慑。最近几年学校安全责任“零”事故。

    学生自治成就自我。学校从实际出发,每个学期通过竞聘选拔三十多名学生会、团委会干部,近百名班委会干部,近十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学生自治,这些学生干部,从言谈举止到文明礼仪,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2019C284获评省优秀班级,280班周彬丹获评省三好学生,285班鲁俊杰获评省优秀实习生,287班刘钟贵同学因为表现突出被评为2019年度最美中职生。2020291班获评省优秀班级,290班郭子华获评省级三好学生,290班冯佳获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在学习、生活、实习实训中培养学生干部,开展学生自治,大大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管理水平。

3、强化学生主体,处处都讲“规矩”

    学校尊重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让学生、家长一起来制定学校的德育管理制度和规范,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借助现代网络资源,让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德育活动中,思政教师运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得出最佳的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开放式评价,让学生在不断启发中理解知识,提升思想品德。学生人人处处都讲规矩。

(三)匡正祛邪,修炼学生品质

1、理解三观

    一般而言“三观”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们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崇高的真善美为三观的追求目标。

2、活动育人

    林语堂说:“人生的目的,在于纯洁而健全地享受人生,这很重要,决定着人生价值,人生态度。我们生来应该是一种荣幸,应该是去享受这短暂的几十年人生。”为此,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体育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利用“3.5学雷锋”、“五四青年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走进街道社区,深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懂得感恩,体现人生的价值。我们通过经典诵读、技能大赛让学生懂得读书的价值在于求学,求知,长能耐,不是来玩的,也不是来旅游的,更不是让你来逃课的,打游戏的。 

    通过思政课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客观的分析这个世界。学会客观,辩证,发展的看问题。有句俗话说得好,千人千面孔,万人万模样。即使是吃同一碗饭和同一江水的人,他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也都不尽相同。培植红色基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质,教育学生不要盲目攀比。不要看别人穿名牌,自己也必须穿

名牌;看别人用好手机,自己也必须买好手机;看别人谈有女朋友,

自己也必须找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穿校服或者实习工装。

3、家校互通

    学校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和寒暑假的“百名教师进千家的”走访活动,架起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老师能够比较精准的把握学生在学校里前进的方向;家长可以提供学生在家里的不良习惯,家校齐抓共管,减少教育“盲区”,预防把学生培养成为“双面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去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教育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多看一些好书、多看一些好的电影、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行为方面,要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注意自己的言行、有礼貌、尊重他人。让行为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总之,我们针对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完善制度,将新时代德育理念贯穿于德育教学活动之中,探索德育管理模式:三全育人、规范行为、修炼品质,努力提高中职德育实效。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新校区建设方案中没有规划体育运动场建设,不符合新建中职学校的有关要求。

(二)公共课开设不规范,劳动教育课程、物理课等课程未开设。

    学校将积极主动向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尽力争取新学校的建设按照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落实好学校运动场等场所的建设。认真落实课程开设要求,将劳动教育课程、物理课等课程纳入日常教学。


责任编辑:bgs